供图/北晚新视觉
4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接种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新手爸妈必知的“疫苗知识”
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一本《预防接种证》,或者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领取。《预防接种证》上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父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
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接种当天给宝宝穿清洁宽松的衣服,便于医生施种。接种当天,带好《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在注射之后医生会在《预防接种证》上登记这次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等信息。接种之前医生一般会对宝宝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检查体温、心跳等,妈妈也可以在这时向医生提出疑问,让医生准确地知道宝贝的健康信息,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
接种分为口服和注射。注射一般会在宝宝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为防止宝宝乱动,家长可以用双手将宝宝固定住,还应该尽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以免宝宝哭得太厉害。
接种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接种完毕后,需要在接种门诊留观区休息30分钟,如果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给宝宝诊治。家长可以带小玩具逗逗宝宝,防止等待时间过长宝宝不高兴,也别忘了适时给宝宝补充食物。
接种后要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他疾病。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以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的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起始免疫年(月)龄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剂次;卡介苗,第一剂次;
1月:乙肝疫苗,第二剂次;
2月:嵴髓灰质炎疫苗,第一剂次;
3月:嵴髓灰质炎疫苗,第二剂次;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
4月:嵴髓灰质炎疫苗,第三剂次;百白破疫苗,第二剂次;
5月:百白破疫苗,第三剂次;
6月:乙肝疫苗,第三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次;
8月:麻风疫苗,第一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剂次(或第一剂次、第二剂次,间隔7—10天);
9月: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二剂次;
18月-2岁:麻腮风疫苗,第一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第一剂次;百白破疫苗,第四剂次;
2岁: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第二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第二剂次(或第三剂次);
3岁:A+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次;
4岁:嵴髓灰质炎疫苗,第四剂次;
6岁:乙脑灭活疫苗,第四剂次;A+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二剂次;白破疫苗,第一剂次。
延伸阅读
如何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1、对从未接种某种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及具体补种原则中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规定接种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
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本报记者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