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胶又名黄单抱杆菌多糖胶(Xantnangun)是由一类格兰氏阴性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商业化生产,我国目前已有批量生产。该产品具有一些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石油开采,食品加工,医药卫生及其它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自1958年美国Lilly等人[1]分离到一株菜豆黄单抱杆菌能使淀粉转化为水溶性的粘多糖,1961年Jeanes等人[2]发现甘蓝黑腐病黄单抱杆菌产生一种胞外粘性杂多糖即黄原胶,其后美国Kelco公司以此菌株开始半工业化生产。此后又发现锦葵黄单抱杆菌,胡萝卜黄单抱杆菌,木薯萎焉病黄单抱杆菌[3]均能产生类似结构的胞外杂多糖。我国于1985年由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食品级黄原胶的研究[4],于1987年通过了食品级产品和生产株的毒理学安全试验。1988年由卫生部批准黄原胶列人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单[5],并于1992年制定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的国家标准(GB13886-92,)[6]黄原胶理化指标外观:类白色或浅米黄色粉末。粒度:全部通过80目(0.175mm孔径)。黄原胶可以溶于冷水和热水中,具有高粘度,高耐酸、碱、盐特性、高耐热稳定性、悬浮性、触变性等,常被用作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稳定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采油、涂料、食品、医药、采油、纺织、陶瓷、印染等领域。1)突出的高粘性和水溶性。1%的黄原胶水溶液粘度相当于相同浓度明胶溶液粘度的100倍,增稠、增粘效果显著。2)独特的假塑性流变学特征,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黄原胶溶液可随机械外力的改变而出现溶胶和凝胶的可逆变化,故而是一种高效的乳化稳定剂。3)优良的温度、PH值稳定性。黄原胶可以在相当大的温度(-18-120℃)及PH(2-12)范围内,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粘度和性能,因而具有可靠的增稠效果和冻融稳定性。4)今人满意的兼容性。与酸、碱、盐、酶、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氧化剂及其它增稠剂等化学物质同时能形成稳定的增稠系统,并保持原有的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