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宝藏》。
《机智过人》。
《经典咏流传》。
核心阅读
近日,名为“WISDOM in CHINA”(中国智造)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继去年《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9档中国原创节目模式集体发声后,《闪亮的名字》《上新了·故宫》《声入人心》等7档节目又于今年闪亮登场。中国原创电视综艺以更坚实的步伐走上世界级视听与数字内容交易平台,自信地向来自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同行进行宣介推广。
从依靠模式引进,到将引进模式作为参考对象,进行规范化探索,再到逐步实现独立原创,进而输出节目模式……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既包含原创节目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也蕴含未来提升中国电视综艺原创力的可能性。理性认知原创节目面临的新挑战与新环境,方能把握新机遇;深入调研分析市场与受众需求、深化开拓创新的层次和空间,方能稳步提升原创力,使中国电视综艺行稳致远。
提升高度,拓展广度
提高节目的审美品质与文化价值,优质内容具有跨媒介的竞争力
面对中国电视综艺曾出现的收视率造假、娱乐至上、盲目引进、依赖明星等乱象,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管理、方向把关、规则制定、专业指导方面做出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努力。2011年10月,“限娱令”对泛娱乐化现象明确说“不”的鲜明态度和管理措施,有效遏制荧屏乱象;2016年,《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出台,纠正了盲目引进海外节目的现象,体现从国家层面鼓励并加强原创电视综艺创作的坚定决心,客观上加快了原创节目的发展进程,在创建健康传媒生态、倡导媒体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与社会推动中的责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优质电视综艺以原创姿态焕发新的生机,再次证明:互联网时代,电视综艺面临挑战,更存在机遇。
互联网给优质原创电视综艺带来更多的可能与更广的受众,促进电视综艺的短视频化传播和社会热议。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的《朗读者》为例,其在喜马拉雅FM的收听总量已突破14.1亿,第二季完播率达66%,远超喜马拉雅平台其他节目的平均水平,堪称“余音绕梁,久久不绝”。从这个角度看,观众的观看时间只是分散在更多内容上,并以更多形式进行观看。也正因如此,观众会持续涌向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优质内容始终拥有跨越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中国原创电视综艺不仅要实现内容生产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要将创作格局置于更广阔的维度,努力提升审美高度。对内注重社会文化语境,提高电视综艺的审美品质和文化价值;对外注重全球化语境,锻造更具民族情怀、全球视野的格局;同时注重媒介融合语境,在利用新媒体手段的同时,更需从创作源头出发,考虑节目创作、推广的媒介融合化创新。
正道致远,创新制胜
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
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大众传播中的核心要素,只有当传播者的需要与接受者的期待达到信息对称时,才能获得最佳传播效果。因而,如何客观、理性地倾听,接收、了解、分析受众的声音,对传播者尤为重要。
一档原创节目要取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要了解观众想看什么,从中寻找命题和契合点。这是决定内容生产与市场共赢的本质。《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原创电视综艺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因为其不仅融入了文化元素,更将节目模式与当下观众的心理、喜好做出精准连接,与综艺元素进行巧妙和适度配比。
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内容的开发、传播形态的变革存在诸多可能性,创新层次也存在多样性。垂直细分类型综艺可开发空间巨大,诗词、戏曲、科技、声音表演等小切口将满足知音型受众的需要,“老瓶新酒”的题材创新、主题创新是机遇所在;节目模式的跨界融合、舞美视效的再造升级、跨媒体的互动传播,“新瓶老酒”的形态创新是升级之需……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美丽中国》《我是未来》等优秀原创节目,皆是以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为第一诉求。节目一经推出,即形成广泛、积极的传播影响,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众审美品位,丰富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3日 20 版)